从2024年11月1日以来,机器人ETF(562500)吸金凶猛,仅两个半月时间规模增长40亿,达到了51亿左右,规模增410%。从消息面来看,国内外利好消息不断,机器人板块获得市场重点关注。1月17日,机器人ETF(562500)开盘上涨,开盘40分钟,成交额已经破2亿,交投活跃。
二级市场上,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活跃,机器人指数近三个月累计涨幅达到18.37%(截至2025/1/15),赚钱效应显著,产业链上下游上市公司备受资本关注,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热点方向。
消息面来看,北京时间1月8日,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简称“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据了解,本次展会上,有近1500家中国企业集体亮相,占据了参展企业数量的三成以上,创下历史新高。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更体现了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劲实力和无限潜力。
在CES2025期间,多款“中国造”人形机器人、机器人灵巧手亮相。这些能走、会跑、可以流畅与人对话,还能整理衣服、拣货、换灯泡的人形机器人,将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变为现实,备受市场关注。
从市场发展来看,陪伴机器人正在新的技术和需求推动下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国泰君安研报显示,陪伴机器人在老年人群中的潜在需求约4200亿元人民币,陪伴机器人在青年人群中的潜在需求约5000亿元人民币。
2024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了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产业的飞跃进展,这一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觉醒之年”。全球主要科技巨头如微软、英伟达、亚马逊、三星、腾讯、OpenAI、软银集团等纷纷投资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或直接进场研发。从特斯拉Optimus、波士顿动力Atlas到宇树科技的G1、Figure AI的Figure02,各大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69起融资事件,公布的融资总额已超过110亿元人民币。
高盛在报告中预测称,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140万台,市场规模约380亿美元。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最早应用到工厂的时间为2024年~2027年,应用到消费市场的时间为2028年~2031年。
对于机器人领域,国内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也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打下了根基。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规划发展蓝图,到2025 年,整机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形成完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此外,近日,多省市召开重要会议,提及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广东省明确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智算中心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市提出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培育壮大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可以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未来将是一片星辰大海等待开拓。
平安证券认为,自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后,众多企业纷纷加入竞争。工信部已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将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又一颠覆性产品。近年来,国内外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并发布相关产品,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浪潮正在开启。
银河证券研报称,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与自动化,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持续推动这一市场的增长。根据麦肯锡的研究,到2030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接近6000亿美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各行各业,包括制造、物流、医疗和家居等领域。
华安证券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问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分水岭,未来将进入一个较长的发展红利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形机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机器人ETF(562500)一键布局机器人板块龙头股,享受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