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国产替代迎来关键机遇 科创半导体ETF价值凸显

出处:香橙会|发布时间:2025-04-25 07:41

多家机构表示,关税风暴叠加“原产地认定”新规,半导体国产替代迎来关键机遇。科创半导体国产替代和需求增长双重逻辑驱动,处于行业景气上行周期,科创半导体ETF(588170)值得关注: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跟踪的指数是唯一一只科创板的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科创赛道其余均为科创芯片、科创芯片设计。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是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率最低、国产替代空间最大的关键一环, 充分受益于人工智能革命下的半导体需求扩张。具体来看,半导体材料设备赛道热点众多,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跟踪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囊括科创板中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的硬科技公司。

从需求端来看,需求快速增长,AI突飞猛进,在AI基建与AI终端相互强化下,半导体芯片产业有望迎第二增长曲线。德勤中国日前发布的《技术趋势2025》中文版报告显示,预估2024年,全球半导体芯片市场规模5760亿美元,其中,AI芯片销售额占比11%,超过57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新一代半导体AI芯片价值(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到2027年,全球AI半导体芯片市场将增长至4000亿美元,保守估计也将达到1100亿美元。

从行业龙头财报表现以及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来看,当前半导体行业正处景气上行周期,有望迎来“行业周期+国产替代加速周期+AI快速发展窗口”等多重因素驱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已经发布一季报的半导体芯片企业有36家,有25家净利润实现增长,占比接近七成。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半导体芯片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金额达1595亿美元,半导体芯片制造厂数量也在增加。

多家机构表示,关税风暴叠加“原产地认定”新规,半导体国产替代迎来关键机遇。

银河证券认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海外大厂为避免关税影响,布局中国业务时可能更多采用Local for local(本地化生产以供应本地需求)生产策略。这一策略的转变意义重大,为本土制造企业带来明确的增量需求。信达证券也表示,中美之间的关税摩擦可能促使终端客户转向中国大陆代工产能,下游厂商为规避成本压力,或逐渐将销售至中国大陆的产品转移到本地生产。企业逐步将核心制造环节转移至境内后,晶圆厂产能扩张将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叠加美国设备进口成本上升(如加征关税),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推进。

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促使半导体自主可控上升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战略,有关部门持续加码对该领域的政策扶持。当前国产替代关键领域设备进行持续技术攻克,产业链各环节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中信建投认为,当前贸易环境下,抓住自主可控、出海与红利三条主线。其中半导体设备方面,2024年美国进口占国内规模比重约10%,过去美国对华半导体制裁加大背景下,国产设备加速验证,大部分环节已具有较好替代性,且经济性明显,看好国产替代加速。

爱建证券表示,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全栈国产化”,从单点替代走向体系能力,设备环节具备更强的业绩支撑预期。科技板块“自主可控”逻辑已在寒武纪(AI芯片)、芯朋微(电源管理IC)等国产芯片企业业绩持续验证,爱建证券认为,1)关税政策推动模拟芯片国产化提速,125%税率下TI等海外大厂价格优势削弱,有望持续带动国产成熟制程扩产需求;2)设备环节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能力建设。判断2025年半导体设备行业盈利能力将持续受益于国产化进程,量增驱动设备板块估值重塑。

海通证券认为,美国计划收紧英伟达对中国出口H20芯片,如果英伟达受此影响完全退出中国数据中心业务,预计中国数据中心AI芯片市场将重构为华为、寒武纪、昆仑芯三家公司主导的格局。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一键布局科创版半导体设备龙头股,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是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率最低、国产替代空间最大的关键一环,享受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