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公布业绩之后大涨18%带领港股科技股强势回暖,作为港股龙头股收割机的华夏基金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一键布局30只港股科技龙头股,9月3日强势上市,享受港股科技股龙头回暖带领的机遇。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把港股中高纯度硬科技、高弹性龙头集中在一起,前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美团、中芯国际、快手、比亚迪股份、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其中前三大重仓股占比13%左右。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选取3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成分股。成分股数量在同类型指数中最少,更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企业,中国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8月29日晚,阿里巴巴公布最新财报,公司2026财年一季度(即自然年2025年二季度)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阿里云实现超预期增长,季度收入同比大涨26%至333.98亿元,增速创近三年新高,AI相关收入实现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阿里巴巴在当晚的财报电话会上强调,将在未来三年持续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资本开支。公司方面透露,已为全球AI芯片供应及政策变化准备“后备方案”,通过与不同合作伙伴合作,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储备,从而确保3800亿元投资计划能够如期推进。
此外,消息面上,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开发了一款新的AI芯片,以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这款新芯片目前正在测试中,旨在服务于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推理任务,而且与英伟达兼容。
9月2日,南向资金净买入92.81亿港元,年度净买入额超1万亿港元,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截至目前,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市场的金额接近4.7万亿港元,同样刷新了历史纪录。同期港股上市公司回购金额突破1000亿港元,从行业分布来看,科技和金融板块是回购主力军。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腾讯控股以约405.93亿港元的回购规模稳居榜首,累计回购约8982万股。快手-W投入19.16亿港元回购逾3880万股,哔哩哔哩-W和美团-W也启动了数亿港元规模的回购计划。
个股方面,Wind数据显示,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超过5800亿港元,持仓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小米集团-W、工商银行均超2000亿港元,持仓阿里巴巴-W、中国海洋石油、汇丰控股、中芯国际、美团-W、中国银行均超1100亿港元。今年以来阿里巴巴-W、美团-W、中芯国际、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中国神华均获南向资金加仓,增持股数分别达6.97亿股、3.54亿股、6.64亿股、0.58亿股、5.77亿股、6.38亿股。港股科技股获得南向资金大幅加仓。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表示,2025年全年南向资金增量供给有望超1.2万亿元,下半年港股是增量资金市。整体来看,港股接下来资金面或持续改善,港股稀缺性资产有望吸引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支撑港股继续向上。
从估值来看,经过7月底调整,8月份以来震荡,港股通科技指数PE估值24.9倍(截至8月15日),位于过去10年的30%分位处,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已明显回落,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
从基本面来看,腾讯的Q2财报总营收为184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2%。游戏与广告业务的良好表现是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网易在Q2业绩表现为营收2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4%;经营利润为90.6亿,同比增长29.6%,而经调整经营利润为100亿,同比增长24%;京东本季度的表现则显得更为强劲,营收达到3566亿,同比增长22.4%,超出预期。
国投证券近期发布报告称,以创业板指数为“锚点”,从60日滚动收益率差值来看,历史上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两者存在明确交替轮动关系。具体来看,当创业板指涨幅领先恒生科技20pct时,多数意味着恒生科技相对收益将迎来补涨。目前这一收益率差值已经扩大到25%,显示港股科技板块可能存在补涨机会,AI科技龙头是核心观察标的。
方正证券认为,港股后市行情值得期待:一是港股在估值上具备充分的吸引力。恒生科技的估值(21.8x)大幅低于纳斯达克指;二是外资有望回流;三是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四是港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稀缺性。港股中的人工智能、创新药等品种本身不仅代表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且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长城证券发布研报称,恒生科技处于上行阶段,结合到港股流动性收紧空间有限,后续流动性对于恒生科技的表现掣肘会逐步减弱。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恒生科技流动性压制减弱后有较大概率跟随A股科技板块补涨。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成分股数量在同类型指数中最少,更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企业中国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享受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