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零跑汽车正式公告完成26亿元内资股定向增发,这场由中信证券担任主办券商的融资,创下2024年以来境外上市公司最大规模内资股发行纪录,更引发市场关注的是,此次入局的4名股东均为浙江省内国资机构,形成从省级到县级的多层级支持体系。其中,金华市产业基金、武义县金投产发控股集团等股东均来自零跑"大本营"浙江,且金华国资曾于2024年以溢价70%注资6.59亿港元,此次追加投资凸显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
从资金分配看,零跑汽车的战略优先级清晰明确:募集资金的75%(19.5亿元)将全额投向核心技术研发,剩余25%(6.5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研发投入重点聚焦三大方向:升级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推动快充效率进一步提升;迭代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强化整车智能化统筹能力;加速智驾大模型落地,目标2026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量产,并将城市NOA功能成本降低50%。这一布局延续了零跑的"全域自研"战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研发开支已达18.91亿元,同比增长54.9%,过去5年累计研发投入更是达到约47亿元。
国资集体押注的背后,是零跑汽车近年财务表现的显著逆转与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零跑汽车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根本性转变:营收达242.5亿元,同比激增174%;毛利率升至14.1%,创历史新高;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录得3303万元,同时手握295.8亿元充裕资金。盈利改善的核心支撑来自销量爆发,上半年交付新车22.17万辆,同比增幅155.7%,而技术自研正是销量增长的关键推手--四叶草架构、CTC2.0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等成果,既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又降低了供应链依赖度。
此次增资更将加速零跑汽车的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布局。在金华,零跑已建成一、二厂区年产能50万辆,三厂即将全面量产且规划产能36万辆,四厂也在提速推进中,按用地规模推算年产能可达45万辆,仅金华地区总产能将达131万辆。这些工厂采用"弹性工位"设计,可灵活切换车型生产,比传统产线节省30%改造费。同时,杭州在建厂区预计产能43万辆,2025年底全域产能将突破100万辆,为销量目标提供保障。产能扩张不仅将带动超万人就业,更能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与研发投入形成协同效应。
资本市场已对零跑汽车的发展前景给出积极反馈。截至9月4日,其港股总市值达872.99亿港元,群益证券、里昂证券等机构均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最高达87港元。尽管增发可能短期稀释股东权益,但市场更看重长期价值--资金到位后,零跑的产品矩阵扩张将提速,计划2025年底前推出8款新车型,2026年向下布局6-8万元入门市场,2027年向上冲击35-45万元豪华市场,同时推进全球化,2026年将在德国建设20万辆产能的海外基地。